温室气体减排行动计划
发布时间:2025-3-27 来源:本站
一、减排目标
1. 范围界定
- 范围一:直接排放(燃料燃烧、公司车辆、生产流程排放等)。
- 范围二:间接排放(外购电力、热力等能源消耗)。
- 范围三:价值链排放(供应链、物流、员工差旅、产品使用阶段等)。
2. 科学碳目标(SBTi标准)
- 短期目标(2028年):
- 范围一+二:碳排放强度较基准年(2023年)下降25%。
- 范围三:碳排放强度较基准年下降10%。
- 中期目标(2035年):
- 范围一+二:绝对排放量较基准年减少50%(符合1.5℃路径要求)。
- 范围三:绝对排放量较基准年减少30%。
- 长期目标(2060年):
- 范围一+二:实现净零排放(100%减排+剩余排放抵消)。
- 范围三:实现价值链净零排放(90%减排+10%抵消)。
二、时间表与里程碑
三、监测与合规
1. 数据透明化(2024年起):
- 每年发布碳排放报告,通过第三方机构验证。
2. SBTi认证(2026年):
- 2026年提交目标至SBTi审核,确保符合1.5℃路径要求。
3. 动态调整(每3年):
- 根据技术进展(如氢能、CCUS)更新减排路径。
四、风险与应对措施
- 技术风险:与高校合作开发新材料,投资低碳技术研发。
- 供应链风险:建立供应商减排激励机制(如低碳订单优先权)。
- 政策风险:参与碳市场交易,提前布局碳关税(CBAM)应对策略。